香港玄學大廣場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55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忆姜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2-20 18:0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文,数年前的,在TOM首发,后来被网上好友拿去参加浙江大学三国文会评选,后来又在国度发了一遍,拿出来作为对无双区的弥补)


厚厚一卷三国演义,风云变幻,虎啸龙吟,将星璀璨,智士风流,演出着一场轰轰烈烈而又精微机巧的大戏。正如戏有高潮,有落幕一样,在前期、中期的群雄纷争、三国定鼎之后,后期的故事似乎没有那么精彩好看,读者熟悉的名将枭雄也纷纷谢世,尤其孔明一死之后的情节,显得似乎较为平淡。可是,在后三国“分久必合”的大趋势下,却有这样一些人,为了自己的信念,雄心勃勃,竭智尽力,知难而进,试图独力回天,让生命在抗争中燃烧出最辉煌的火焰。姜维,就是这些人中最卓越的一位。

1.凉州一凤

地处西陲的凉州,文化教育似乎并不怎样发达,但因与羌胡杂居之故,民风骠悍,战斗力强,却是天下有名。在三国这样一个干戈扰攘的时代,凉州走出了按下战乱按钮、暴虐短视的董卓,也走出了神威凛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夺船避箭的“锦马超”。而身为凉州天水人的姜维,却远不是只知拼杀,满足于匹夫之勇的莽汉。后来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是“凉州上士”,这“上士”两字,至为准确。

诸葛亮在发布了著名的出师表后,起兵北伐,玩弄着魏军纨绔主帅夏侯楙的无能,施展惯用手法,打算连环赚下南安、天水、安定三城。南安和安定已经如期落入彀中,天水太守马遵也正欲中计发兵。读者到此,只是习惯性的等待诸葛亮的第N+1次成功。可是——
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孔明之计矣!”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只不过是个年轻参谋的姜维,一眼看穿孔明计策的破绽,短短几句分析,直击要害,马遵大悟,众人皆服。孔明的计策被人看破,这是相当相当罕见的事情了,可还不仅如此,这个无名小辈姜维居然笑道:“太守放心,某有一计,可擒诸葛亮。”这是何等的自信!固然,在三国里说过类似的话的人不能算少,可是,真能让诸葛亮遭到挫折的,却寥寥无几,而姜维,正是其中之一。
向来只见孔明料敌如神,可是这一次,他的计划,却被姜维料到了。受孔明之计来攻天水的,正是硕果仅存的名将——赵云。常山赵子龙的赫赫威名,可是数十年不败战绩积累得来,多少名将听到这五个字,也要心惊胆寒。姜维却完全没有“为积威所劫”,在冲天火光中挺枪跃马上前喝道:“汝见天水姜伯约乎!”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正好回应着“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不由得不使人感到,江山代有人才出,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了。
赵云归见孔明,报告战败以外,并不气恼,反而特别夸奖姜维枪法,与凡人不同。而孔明也是先吃一惊,随后便询问姜维情况。分明两人都起了怜才之意。孔明于是亲为前部,来攻天水,而这一步棋,却又在姜维算中。孔明仍占不得优势,夜里还为姜维惊扰一阵,得小关张保护,才杀出重围,叹曰:“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到此为止,对姜维的侧面烘托,已经达到高峰。(不惜拿赵云孔明为他垫背,笑∼∼)接下来,孔明思虑良久以后,采取的行动是,攻打姜维老母所在的冀县。孔明的目光,从未如此专注的投向他的敌手个人的吧?
攻其必救,调虎离山,偷梁换柱,甚至弃掉最具重量级的俘虏夏侯楙,孔明一番周折,终于用离间计把姜维迫得“有家难归,有国难投”,同时向他伸出了热情的手,并且真诚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年青的姜维,从此迈出了他人生最关键的一步。当他向孔明拜下去的时候,他想到了以后的数十载风霜,呕心沥血么?……我不知道。但是,姜维从此,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姜维。

“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得一凤也!”孔明朗朗的笑语,姜维年青的身影,交错重叠,是这段佳话余味无穷的留影。

2.棋逢对手

三国里著名的“棋逢对手”有三对,前期是诸葛亮周瑜,中期是诸葛亮司马懿,后期,则是姜维邓艾。

姜维继承孔明遗志,屡次出兵北伐,虽有牛头山之败,却在铁笼山几乎困死司马师(上方谷的雨…铁笼山的泉……),在手里无枪无箭只有一张空弓的时候,以郭淮射他的箭反射死郭淮,姜维的故事虽没有诸葛亮那么多谈笑自若的胜利,却也从来不乏精彩。他被赵云夸赞过的枪,从来是那么快,那么准,三合杀败司马师,一枪刺倒徐质,独战四将,身先士卒,这样的主帅,直接给了士兵们信心和勇气。接着,姜维取得洮西大捷,但是已露出“过犹不及”之象。当他再出祁山,对手成了邓艾。作为三国后期最经典的一对对手,他们两人的名字,从此连在了一起。

“棋逢对手”,我更喜欢英文的说法:Diamond cuts diamond~
姜维邓艾,便是这样的两颗钻石,逃不开,躲不掉相互碰撞切割的命运,因为自己的硬度,需要从对方身上得到证明。
姜维邓艾,正面交锋有五次,段谷之战,演义中先写邓艾料姜维有“五必出”,接着便写姜维大会诸将阐述“五可胜”,与邓艾的预测若合符契,不禁使人叹绝。这一战姜维尚未对邓艾有很深的了解,大败而回,仿效孔明当年做法,自贬为后将军。长城、洮阳之战,两人尽力相持,各各猜透对方心思,一环套一环,煞是好看。姜维又两出祁山,第一次与邓艾斗阵法小胜之,另一次,邓艾使王瓘行反间计,姜维将计就计,以粮车为饵,一举把邓艾诱入重围,全歼魏军并几乎生擒邓艾,是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但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多年前的情景重演了。当年李严嫉妒诸葛亮,唆使后主下令班师,而现在的黄皓,则是想用阎宇替代姜维的地位。黄皓对后主的影响远非李严可比,而姜维的威望地位,却显然不及孔明……大军终于撤回了,七出祁山,九伐中原,蜀国的士兵们,可也厌倦了无休止的战斗么?可是,这一次撤军以后,祁山、斜谷、洮阳,从此再也看不到绣着“汉”字北向飘扬的旗帜;而不久以后,隐秘险峻的阴平小路,却即将插入置蜀国于死地的利剑……

3.千载遗恨

从此以后,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跃马挺枪身先士卒的姜维,与邓艾角智斗力决胜疆场的姜维,而是撤军路上黯然垂首的姜维,回到成都却十天未能见驾的姜维,力请后主诛黄皓以谢天下却遭冷遇的姜维,不得不屯田避祸却仍雄心勃勃的姜维,他的步履越来越沉重,他的眼里有越来越多的风霜,他不知何时患上了心痛之疾……世事如白云苍狗,当年英风锐气的少年将军,如今已不再年轻。这一生,该不该,对不对,有谁能说得清?“良田千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作为魏人的姜维,却为蜀汉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血与忠诚。支持他雄心壮志的最大动力,该是如恩师慈父般的诸葛亮的言传身教吧……士为知己者死,被诸葛亮评为“上士”的姜维,用了自己毕生的岁月来实践这句话。而他的死,也将为蜀国燃尽最后的光亮。一个时代的终结,需要英雄的血为祭祀。

还是邓艾,发挥出超人的胆识与毅力,从阴平小路偷渡,在姜维与钟会在剑阁相持无法分身之时,直捣成都。被黄皓、巫婆、谯周围得团团转全无主意的后主,根本没做像样的抵抗就开城出降。刘备在颠沛流离艰难困苦中费尽心力创下的基业,才传得一代,就此告终。后主闻得投降条件甚是优惠,居然“大喜”,并且“即遣太仆蒋显赍敕令姜维早降”。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何况连这大厦的主人,都已经不要它了呢。
消息传到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剑阁。
维大惊失语。帐下众将听知,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号哭之声,闻数十里。(三国演义118回)
这一段写来,充满悲酸,令人不忍卒读。这就是“斫石之恨”,在此日、此时的天险剑阁关,无处抒发的郁愤与迷茫,充塞在蜀营中每一个人的心头。皇上已经投降了?我们白打了?难道我们也要投降?我们不甘心!……不甘心又能怎样?
姜维,却不可以光沉浸在悲愤之中。相反,在这个全营将士的心理都脆弱无助得如同婴儿的时候,只有他,不可以脆弱,必须要坚强,必须要冷静,必须要能决定大家应该怎么办!(从这里开始,央视三国的一个个镜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须发斑白的姜维,心痛发作,在众将搀扶之下艰难的恢复平静,庄严肃穆的向诸葛武侯的牌位下拜,接着作出了他的最后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是降,还是不降?都不是!可能所有的人都没想到,姜维的决定是——假降!拼却职业军人的名誉,把己方和敌方从上到下的将士都纳入自己的计划之中,来赌蜀汉的复国!这样一个大胆的计划,是姜维的一生中最后的华彩。计划若成,他可以挽狂澜于既倒;纵然不成,攻灭蜀国的“元凶”、自己的老对头邓艾钟会,也决不会有好下场。姜维怀着热望的复仇计划,是如此严密而冷酷。他们三人一生的缠斗,至死纠结,不可以用胜负两字来形容。
姜维与钟会交结,顺利的拘禁了邓艾。此生最大的敌手终于落入了自己的掌中。在战场上没能得到的胜利,却通过政治斗争得到了。没能与邓艾光明正大的一决胜负而让他偷袭了成都,这彻骨的痛,可不可以得到一点安慰呢?魏军大营里,当囚车里衣衫破碎的邓艾与钟会身边锦衣华服的姜维对视那一眼的时候,空气中,是有隐隐的闷雷滚过么?心中,是有压抑到极限的火种么?一辈子的恩怨,到此,是不是都觉得,快要以毁灭来结束了呢?……
到了这个时候,最难得的是,姜维始终对自己怀有极强的信心。就算是全为做给别人看来鼓励士气的,也绝对是人所难为。他给刘禅的密信说:“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必不使汉室终灭也。”果决的语气,一点不显老态。他把自知不久的生命之火,全部燃烧在这个最后的计划上。

可是,无论是邓艾、姜维,还是钟会,都忽略了那个隐藏的真正敌手——司马昭。最终等待着他们的,都是一死,而司马昭,才是得利的渔人。被拘禁的魏将胡烈设法传出了消息,监军卫瓘引兵已到。他们的末日,来临了。

会从之,即命姜维领武士往杀众魏将。维领命,方欲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苏。……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众将又尽取姜维家属杀之。(三国演义119回)

这一段描写,都是短句,语语峭拔,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残酷的景象,如见如闻。记得电视演到这一段,须发斑白的姜维仗剑冲突,突然心痛发作,捂住心口,却立刻靠在柱子上,不让自己倒下,面对慢慢围过来的魏兵,须发戟张,仰天叫道:“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与此同时,一个炸雷轰隆隆当头打下,银蛇一般的电光撕裂漆黑的天幕,映着拔剑自刎的姜维惨白的脸容,染血的衣袍……四周所有的人都被震住了,天地在那一刹那为之凝固。
“在伟大的死亡面前,最适合的气氛是沉默。”这句话,当时就从我脑海里跳了出来。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姜维之死,不是刘禅投降后微不足道的余波,而是真正标志着蜀国的灭亡,标志着从“义结关张愿扶主”到“卧龙一见分寰宇”,到“霸业图王在天府”,再到“长星半夜落山坞”而终于“汉室江山尽属曹”这一条线的结束。是的,“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姜维虽然没能建立不世之功,却用自己的血,为蜀汉涂上了最后一笔浓艳的色彩,留下了旷绝今古,惊世骇俗的英雄事迹。他的躯体残毁了,可是,他的灵魂,应该安宁了吧……如果,他死后能见到诸葛武侯,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也许,什么也不用说,那对视的目光,温暖而清澈,是历尽劫波之后的悲欣交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術數程式按此】

GMT+8, 2024-5-17 14: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