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玄學大廣場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8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失物] 永樂大典是否尚在人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5-31 15:3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永樂大典》失傳之謎

 《永樂大典》是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令解縉等人主持纂修的,參與其事的官員與生儒3000餘人,歷時5年告成。全書收入古書七八千種之多,按《洪武正韻》編輯,共計22937卷,裝成11095冊,約計3.7億字。這在歷史上是巨書,可謂卷帙浩繁,洋洋大觀。大典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類書,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永樂大典》修成后,因工費巨大,沒有刻板付印,只是清抄了一部。因修書在京都,清抄本與原稿本就貯藏在南京文淵閣裡。后來明朝從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大典》清抄本也北遷了,藏於北京皇宮三大殿附近的文樓內。嘉靖三十六年皇宮三大殿失火,由於明世宗朱厚熜令人大力搶救,才使大典免於被毀。為預防不測,世宗於嘉靖四十一年明令“重錄一部,貯之他所”,於是命禮部左侍郎高拱與國子監司業張居正“各解原務,入館校錄”,並調集儒士百余人,就史館分錄(《明世宗實錄》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歷時五年,至隆慶元年初,重錄事成,明穆宗朱載垕對高拱、張居正以及其他重錄有功人員加官提職,給賞有差(《明穆宗實錄》卷7,隆慶元年四月庚子)。從此,《永樂大典》有了正、副兩個本子,兩處收藏。原來清抄的正本藏於北京文淵閣,重錄的副本藏於皇史宬(即皇家檔案庫)。
  明朝末年,原來藏於南京文淵閣的原稿本早已化為烏有,而僅存於北京皇史宬的副本也歷經劫難,弄得殘缺不全。清雍正時,副本由皇史宬移藏翰林院,其時清查,已有殘缺。乾隆年間,纂修《四庫全書》時,又丟失了許多,只存9000餘冊,散失2000多冊,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翰林院被焚,副本幾乎付之一炬,沒有被燒的也大都被侵略者盜運回國。因此,在國外的拍賣行,時有大典的本子出現。現在國外公私圖書館還保存有大典的本子。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散存於世界各地的大典本子約800卷。經多方訪查整理后,已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了797卷,大約相當於原書的3%。
  現在的問題是,存藏於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正本到底哪裡去了?這已成為懸而未解的歷史之謎。多數史家認為,明朝末年,北京文淵閣的正本已經亡佚。如有學者認為《永樂大典》正本在明朝末年已下落不明,有學者認為明朝末年北京文淵閣的正本已經亡佚,還有學者認為正本在明末已完全不知去向,多數學者估計毀於明清之際的戰火。卷帙浩繁、體積龐大的巨書,在文淵閣真的會不翼而飛、不知去向嗎?如果真的毀於明清之際的戰火,史籍文獻當有記載。然而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佔北京城,一個多月後又撤出北京﹔五月初,叛將吳三桂引導清軍開進了北京城。不到兩個月之內,北京城經過兩次戰爭事變,史籍文獻均無文淵閣被焚的記載。因此大典正本毀於戰火的“估計”是靠不住的。正本下落究竟在何處?筆者猜想:正本有極大可能是作為明世宗朱厚熜的隨葬品,埋藏於永陵地下玄宮之內。其根據有三:
  其一,我國古代即有以竹書陪葬的傳統習慣。古人迷信人死靈魂不滅,靈魂在陰間仍然保持陽間的生存生活方式。所以古代帝王、貴族出身的人死后,不僅陪葬原有服飾器物,而且陪葬竹簡書籍。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土過竹簡文獻。如西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在河南汲郡出土的戰國竹簡,后因戰亂而失落許多,現在還保存有《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裡,出土了大批帛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1993年,在湖北荊門市郭店村戰國時期楚墓中出土了800枚竹簡,引起國內外學界的極大關注和精心研究。另外,從墓葬中出土的竹簡書籍,還有山東銀雀山出土的兵書,湖北江陵張家山出土的醫書,等等。可以說,古代貴族特別是士族出身的人,死後陪葬竹簡書籍是屢見不鮮的。作為古代帝王的明世宗陪葬生前鐘愛的《永樂大典》,藏於陵寢的玄宮之中,當屬情理中事。
  其二,明世宗朱厚熜對《永樂大典》愛不釋卷,關懷備至。他為了提高和鞏固旁枝繼統的政治地位,為了議大禮的需要,不僅把朱棣的廟號太宗改為成祖,使成祖文皇帝與太祖高皇帝二祖並稱,而且對明成祖主持纂修的《永樂大典》更是情有獨鐘,關愛有加。據記載:世宗“初年好古禮文之事”,對《永樂大典》“時取探討,殊寶愛之。自后凡有疑卻,悉按韻索覽,幾案間每有一二帙在焉。及三殿災,上聞變即命左右趨登文樓出大典,甲夜中諭凡三四傳,是書遂得不毀。上意欲重錄一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每為閣臣言之。至是,諭大學士徐階曰:昨計重錄《永樂大典》,兩處收藏,茲秋涼可處理。乃選各色善楷書人禮部儒士程道南等百餘人,就史館分錄,而命(高)拱等校理之。”(《明世宗實錄》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世宗生前對大典如此寶愛備至,在他死後,有極大可能將大典作為陪葬品,葬入永陵地下玄宮。
  其三,明世宗喪葬與《永樂大典》正本藏於文淵閣的時間切近契合。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世宗駕崩﹔隆慶元年三月十七日,大行皇帝梓宮葬於永陵﹔四月十五日,宣告重錄《永樂大典》書成。據此日程推斷,世宗駕崩之時,《永樂大典》重錄謄抄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只是裝訂整理等掃尾工作。此時正本已經閑置不用,它可能仍存放於史館,也可能存藏於文淵閣。在大行皇帝賓天后,穆宗朱載垕一方面忙於按照《遺詔》與擬定議程登皇帝位,頒發《登極詔》,御門聽政,處理政務﹔一方面忙於治理喪事,為大行皇帝和三位皇后上尊謚加廟號,確定大行皇帝的隨葬品等等。此時大典重錄的副本已成,正本業已閑置不用,朱載垕可能考慮到先帝生前酷愛大典的心情,把正本作為隨葬品,在治喪期間便移葬於永陵。正本可能是直接從史館移葬於永陵,也可能是先藏於文淵閣后不久再移葬於永陵。這樣便導致後人認為大典正本藏於文淵閣,明末亡佚,不知去向。因為大行皇帝的隨葬品是極其詭秘之事,為了掩人耳目,穆宗在忙過登極、治喪事宜之後不久,便宣告重錄《永樂大典》書成,其實錄隻言對重錄有功人員的獎賞,卻根本諱言大典正本、副本各藏於何處。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的猜想。究竟《永樂大典》正本是否作為陪葬品葬於永陵地宮,這一謎底,只有等待科學探測或對永陵地宮的發掘才能揭曉。




永樂大典是否尚在人間?

2010年 5月 31日 15時31分
庚寅年 辛巳月 辛巳日 丙申時
時空亡:甲午旬 辰巳空
節氣:小滿上元  陽遁5局
值符天任星落3宮  值使生門落1宮
┌─── ── ─┬─ ── ─┬─ ── ───┐
│╲   巳蛇  │  午貴  │  未后   ╱│
│ ┌─ ── ─┼─ ── ─┼─ ── ─┐ │
│辰│  騰蛇  │  太陰  │  六合  │申│
│朱│  景門 丙│  死門 乙│  惊門 壬│陰│
│ │  天沖 乙│  天輔 壬│  天英 丁│ │
├─┼─ ── ─┼─ ── ─┼─ ── ─┼─┤
│ │  值符  │      │  白虎  │ │
│卯│  杜門 辛│      │戊 開門 丁│酉│
│合│  天任 丙│     戊│禽 天芮 庚│玄│
├─┼─ ── ─┼─ ── ─┼─ ── ─┼─┤
│ │  九天  │  九地  │  玄武  │ │
│寅│  傷門 癸│  生門 己│  休門 庚│戌│
│勾│  天蓬 辛│  天心 癸│  天柱 己│常│
│ └─ ── ─┼─ ── ─┼─ ── ─┘ │
│╱   丑青  │  子空  │  亥虎   ╲│
└─── ── ─┴─ ── ─┴─ ── ───┘


[ 本帖最後由 poonchikit 於 2010-5-31 15:39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於 2010-5-31 22:24:35 | 只看該作者
尚在人間,保存完整度85%,在一個住在中國的洋人手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術數程式按此】

GMT+8, 2024-5-18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