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玄學大廣場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810|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邵逸夫長命百歲之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11-20 17:2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昨日TVB台慶四十二周年,邵逸夫剛好一百歲。有說他相形似鶴,所以貴而壽?對不對?


[ 本帖最後由 狸貓 於 2007-11-20 17:33 編輯 ]

相關帖子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於 2007-11-26 22:09:14 | 只看該作者
邵逸夫爵士大紫荊勳賢 CBE (Sir Run Run Shaw,1907年10月14日),原名邵仁楞,字逸夫,生於中國浙江寧波鎮海,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邵行銀。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故人稱「六叔」。邵逸夫是香港知名的電影製作人、娛樂業大亨、慈善家。他在1958年創辦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過逾千部華語電影,另外他旗下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亦主導著香港的電視行業。

邵逸夫的髮妻為黃美珍,於1937年結婚,育有兩子兩女,長子邵維銘、次女素雯、三女素雲及幼子維鍾,及後黃美珍於1987年在洛杉磯病逝。邵逸夫則在1997年,跟事業拍檔方逸華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註冊再婚。1977年,英國女王冊封邵逸夫為下級勳位爵士(Knight Bachelor),成為香港娛樂圈獲「爵士」銜頭的第一人。

邵逸夫在美國人開辦的「上海青年會英文中學」唸書的時間,就已經加入長兄邵仁傑在1924年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 助兄長開拓外埠發行。畢業後他放棄升學,全身投入電影製作。在18歲時,他就已經成為攝影師,作品包括《珍珠塔》(上下集)及《西遊記》等等。

天一影片在創業首兩年發展迅速,其他電影公司於是組成「六合影業公司」,群起杯葛「天一」,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大戲院,不再播放天一的電影,史稱「六合圍剿」。1927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便推出流動放映車,為星馬鄉村送片上門,是中國影業史上的首創。

從1928年開始,邵家三兄弟不斷收購星馬的戲院和遊樂場,組成屬於自己的院線和發行網路,十年間開設了110間電影院、9間遊樂場和劇場。[1]在1931年,邵逸夫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和學習當地的技術。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即1932年,因為局勢不穩,「天一影業」決定遷往香港發展,並建立了「天一港廠」。1934年,天一憑籍邵逸夫引進的技術,推出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套,由中國人獨力製作的有聲電影《白金龍》(粵語),為中國電影技術帶來突破。

在1938年天一影業正式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東南亞,香港、南洋地區相繼淪陷,邵氏各兄弟的電影事業大受打擊。戰後,二哥仁棣回港重建業務,並於1948年將「南洋影片」改名「邵氏父子」。同時間,邵逸夫與三哥仁枚的星加坡電影公司「邵氏兄弟」亦重拾軌道。但「父子公司」在港的發展不順,遭「電懋」和「長城」兩大電影公司夾擊,所以邵逸夫決定接掌香港的電影生意。在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發展他的電影事業。

電影事業的全盛期
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隨即向當年另一對手電懋挖角,成功招攬以林黛為首的多位影星過檔「邵氏」,亦羅致了鄒文懷當宣傳主任。邵氏兄弟創業作是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結果票房不俗,亦成為了導演李翰祥的成名作。這套電影更在第五屆亞洲影展上囊括五大獎項,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其後拍攝的黃梅調電影,都創下票房紀錄,例如《江山美人》等等,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更在香港、台灣兩地屢創賣座紀錄,將黃梅調電影的熱潮推至頂峰。

邵逸夫亦著力發掘新人,例如在1959年參與籌辦香港小姐,為冠亞季軍提供試鏡機會;在1964年,邵逸夫開辦南國電影訓練班,培養了黃霑、羅文、王羽、羅烈、鄭佩佩等一批新人,又提拔了張徹當製作主任。而1966年邵氏胡金銓的《大醉俠》,就正式了開創香港新派武打片的熱潮,其後拍攝的《獨臂刀》、《天下第一拳》等等都廣受歡迎,在西方世界亦具深遠的影響力,例如《標殺令》系列就參考了很多邵氏武打電影,向邵氏武打片致敬。

1971年,邵氏公司股票上市,製片量亦進入頂峰期,在1974年拍片達到50部,單一公司有如此年產量,是香港影業史上罕見的。而一向拍攝國語片的邵氏,在1973年推出《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紀錄,就重振了粵語電影的地位。同時期西方的性解放運動興起,邵氏拍攝了不少艷情片,結界備受非議,甚至有文化工作者發表公開信,批評邵逸夫。但時而至今,不少邵氏艷情片都被形容為經典之作,例如《愛奴》、《金瓶雙艷》等。

到70年代中後期起,鄒文懷離巢另立的嘉禾電影,加上1980年新藝城的興起,漸漸侵蝕邵氏的票房。更重要是電視業方興未艾,令邵逸夫決定轉投電視圈。從此邵氏開始減產、租出或賣出院線,更將邵氏影城的地皮租予旗下無綫電視。

由1925年至1987年邵氏正式停產,期間邵氏共推出逾1000部電影,亦最少獲得三十個本地和國際電影獎項。其實除了自製電影之外,邵逸夫亦有投資西方電影,其中1982年的黑色電影(Flim Noir)《銀翼殺手》最為經典。停產之後,邵氏仍斷斷續續透過附屬公司投資電影,例如《審死官》、《十萬火急》等,但產量稀少。


[編輯] 轉戰電視行業
回朔至1965年,當年利孝和、邵逸夫、余經緯及英美資金,投得香港的免費電視牌照,並於1967年正式啟播,並由最大股東利孝和為主席,邵逸夫則任常務董事。1980年,利孝和病逝,而美英資金亦不願派人入主無綫,邵遂增持無綫股權成為最大股權,擔任無綫的行政主席至今。邵逸夫主政期間,雖然競爭對手亞視屢次易手,多番挑戰無綫,但無綫的領導地位仍然保持至今,無綫亦成為市值超逾百億港元的傳媒企業。

興建將軍澳影城
2003年邵逸夫的邵氏兄宣佈斥1.8億美元,重新在將軍澳興建邵氏影城,在2006年局部落成,預計2008年全面啟用,太太方逸華曾表示,啟用之後邵氏會再拍攝電影。

社會公職及慈善活動
邵逸夫獎
早在1948年,邵逸夫與二哥仁枚每逢農歷新年,都會派發紅包和物資,贈予星馬地區的長者,而這個傳統亦延續至今。1957年,邵家兄弟成立星加坡邵氏基金會,現時累計已捐出超過7億港元,資助星馬地區的福利建設。後來遷住香港的邵逸夫,亦素有參與公益活動,直至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屢屢大額捐贈予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或其他福利事業,總捐款額已超過32億港元。

在80年代,邵逸夫就已經捐出1.1億港元為香港中文大學興建逸夫書院,現時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都有邵逸夫資助的建築。醫療方面,在1977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贊助該會的工作,在1984年為該會成立首個輸血服務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會長之後,仍然擔任該會的副贊助人(主贊助人為香港政府)。另外,邵逸夫亦曾於1977年出資600萬助政府興建香港藝術中心,更同時倡辦香港藝術節,成為當時的大會主席。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持續巨額捐獻,尤其是資助辦學。現時受惠學校及教育項目近5,000個,包括50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在1990年,特地將他們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為「中華慈善大會」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陸的醫療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於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

而邵逸夫的捐獻並不局限於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及星馬一帶,邵逸夫設立了獎學金計劃,資助亞洲學生攻讀歐美大學,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在舊金山亦開辦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舊金山政府為嘉許他對該地的慈善貢獻,在1988年宣佈每年的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在1994年,向牛津大學捐贈300萬英磅,成立了中國研究所。

發生天災的時候,邵逸夫亦會捐助部份受影響的地區,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萬港幣,救助921大地震災民;2005年,捐出1000萬港元予南亞海嘯受災地區。

為了推動各地的科學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創立邵逸夫獎,第一屆於2004年舉行,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3方面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100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所未涵括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術數程式按此】

GMT+8, 2024-6-2 09: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